摘要
在中国,保健用品批准文号管理因产品类型和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异,主要分为以下两类:
产品介绍
在中国,保健用品批准文号管理因产品类型和功能不同而有所差异,主要分为以下两类:
一、保健食品(“蓝帽子”标志)
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,需经市场监督管理总局(SAMR)或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(CFDA)审批,获得**“国食健注”或“卫食健字”**批准文号。
1. 批准文号格式
国产保健食品:
现行文号:国食健注G+4位年份+4位顺序号(如:国食健注G2023XXXX)
历史文号(已不再发放):卫食健字(年份)第XXX号
进口保健食品:
现行文号:国食健注J+4位年份+4位顺序号
2. 审批流程
研发与试验:进行安全性、功能性试验(如毒理、功效成分检测)。
申请受理:向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交材料。
技术评审:专家审评(约3-6个月)。
批准发证:通过后颁发《保健食品批准证书》。
二、普通保健用品(非食品类)
这类产品(如保健贴、按摩器械、理疗仪等)不属于食品或药品,目前层面无统一审批,主要由省级卫生健康或市场监管部门管理,部分省份实行备案或注册制。
1. 地方备案/注册管理
部分省份要求备案(如陕西、云南、吉林等),需提交产品安全性、功效性证明材料。
文号示例:
陕健用证字(年份)第XXX号(陕西)
滇卫健用证字(年份)第XXX号(云南)
2. 备案流程(以地方要求为准)
准备材料:产品配方、生产工艺、检验报告、企业资质等。
提交申请:向省级卫健或市场监管部门申请。
审核发证:通过后获得地方保健用品备案凭证。
三、注意事项
区分“保健食品”与“保健用品”:
保健食品(蓝帽子)由审批,可宣称特定保健功能(如增强免疫力)。
保健用品(非食品)由地方管理,不得宣称疗效或保健功能(物理作用描述)。
避免宣传:
非“蓝帽子”产品不得使用“治疗”“预防疾病”等用语,否则可能涉嫌违规。
动态监管:
部分省份可能调整政策,需咨询当地监管部门确认要求。
四、常见问题
Q:保健用品可以宣传功效吗?
A:不能像保健食品那样宣称功能,只能描述物理作用(如“缓解疲劳”而非“治疗颈椎病”)。
Q:没有批文能否销售?
A:需符合地方规定,部分省份允许备案后销售,未备案可能被查处。
Q:进口保健用品如何注册?
A:目前无统一规定,需按进口商品一般要求(如质检、标签合规)并结合地方政策。
如需办理,建议先明确产品类别,再向省级卫健或市场监管部门咨询具体流程。
相关推荐: